【喜报】青鱼滩社区上榜“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”!

2023-02-22 寻山集团 585

2.22-1.png

  近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东总站、山东省农业农村厅、省乡村振兴局联合主办的“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”活动结果发布,青鱼滩社区上榜“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”。

  “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”评选活动自2022年5月启动以来,全省473个村/镇/示范区积极参与,网络点赞量达到3.5亿次。经过线上展播、网络投票和专家打分,青鱼滩社区作为100个村/镇/示范区之一脱颖而出。

2.22-2.png

  一、基本情况

  青鱼滩社区位于山东省荣成市中部最东端,北靠爱伦湾、南临桑沟湾,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。沿社区东海岸为山脉地形,山上树木成林,四季常青;社区内地势平坦,河流穿流入海,河绕青山之形、怀抱大海之势造就了青鱼滩社区优雅的自然环境。

  社区以拥有400多年渔家文化历史的青鱼滩村为依托发展而来,先后并入了大水河村、黄家庄村,并辐射带动周边樊家庄、罗山寨等6个村,共有居民1864户、4292人。近年来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青鱼滩社区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为基础,以信用治理为内核、以网格工作为支撑、全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,打造了生态宜居、生产高效、生活美好、人文和谐、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新渔村。

2.22-3.jpg

  二、主要做法

  多年来,青鱼滩社区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,坚持党建工作为引领,通过做强海洋产业、用活信用管理、划细社区网格、搭建议事平台,打通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
  一是做强海洋产业,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。青鱼滩区域拥有生态海洋牧场10万亩,年产鲜海带35万吨、龙须菜10万吨、鲍鱼2万吨,牡蛎、扇贝、海参、真海鞘等海珍品3万多吨,年产值30亿元,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“海上粮仓”。社区党委坚持实行村企联合、互惠互利的发展共赢模式,依托寻山集团在家门口为周边群众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。近几年,通过发挥近海养殖优势,大力发展鲍鱼产业,带动400多家养殖户、1500多人从事鲍鱼养殖产业,开创了“鲍业富民”新局面,社区和周边群众仅靠打零工,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。产业的发展壮大,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更为民生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在坚持海洋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,又延伸到海洋种业、精深加工提取、海洋牧场休闲旅游全产业链条,周边群众的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不断丰富,为开展乡村治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
  二是用活信用管理,培育乡村治理精神内核。把信用建设作为社区两委班子“开门第一事”的重要内容来抓,设立信用领导小组,成立信用议事会,配备15名议事会成员,将信用管理写入村规民约。制定制度文件,对信用积分奖惩办法、加减标准、信用基金发放形式、流程、公示等进一步规范,通过把无形的道德标准转化成有形的信用积分,解决法律管不到、道德管不好的社区治理“难点痛点”。在居民中设立“信用账本”,每位居民都有“信用身份证”,将信用管理与防疫志愿服务、清洁家园、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紧密结合,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、配合村居管理、无私帮助他人的群众予以信用加分奖励,对拒不配合环境整治、不遵守村规民约等负面行为给予扣分惩戒。出台信易游、信易购、信易剪等信用激励政策12条,1400余名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信用回馈;设立“信用超市”,提供各类信用奖品60多种,鼓励居民用信用积分兑换,既在一定程度上让群众做好事受尊重、得实惠,还极大地提升了信用工作的知晓率、使用率,形成了“懂信用、守信用、用信用”的良好风尚,逐步实现由“奖小事、罚大事”到“奖大事、罚小事”的转变,达到人人自觉讲诚信、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的目标。

  三是划细社区网格,打造乡村治理有效抓手。将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、8个单元格,15个细胞格,明确网格员主要承担落实上级部署、服务群众诉求、巡查发现问题三项职能,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,督促网格员履职尽责。推行“网格公示牌”和“网格联系卡”制度,包含网格员、住户、职能部门联系方式,实现群众、网格、部门“三向联通”,畅通诉求受理处置渠道。按照巡查有队伍,上报有平台,处置有机制,一张“网”将社区公共服务、公共管理事项全部整合,形成“全科网格”。推行“五色工作法”,对需要关注关心的重点群体、重点场所和出租屋,按风险等级进行绿、蓝、黄、橙、红5色标识,分类走访巡查,提升治理效能。不断探索创新网格的管理服务功能,依托“网格化一体平台”,接到问题线索后,社区能马上解决的立刻协调解决,需要部门联动的,即时发派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处理,大事全面联动,小事一格办理,实现了“1秒钟派单、1刻钟接单、1小时回复、24小时处置”,为社区治理助力。上面千条线,下有一张网,青鱼滩社区坚持“一体打造、一体提升、一体化运行”,把“网格体系全覆盖、社情民意全掌握、矛盾纠纷全调处、民生诉求全办理、为民服务全方位”作为工作目标,疏通了社会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“小网格”惠及“大民生”。

  四是搭建议事平台,架起乡村治理桥梁纽带。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、文化展厅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,逐步完善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。便民服务中心按照一站式服务大厅标准建设,厅内设立“六位一体”的服务台,可快速办理居民生活缴费、工资发放、社区福利等一条龙的便民服务,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。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室,设立居民议事中心——“和谐之家”,第十二、十三、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社区党委书记李长青定期在这里和群众交流,倾听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、难点问题。同时群众也可以对社区发展建言献策,共同商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身边事,真正实现“我的社区我做主”。社区文化展厅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展示社区发展历程、优良传统和海洋特色文化,宣传尊老爱幼、邻里和谐的村风家训,弘扬爱党爱国、勤劳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成为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的有力阵地。立足文明实践讲堂,聘请党校老师、老党员定期为居民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解读最新政策;开设红色讲堂、惠民讲堂、道德讲堂等,举办特色课程,提升居民道德风范和文明意识;评选社区优秀代表讲述家风家训故事,用“小故事”阐明“大道理”,用“身边事”解读“大政策”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,包括培训室、阅读室、模范讲堂、大姐工坊、法律援助室、心理咨询室以及舞蹈吧等功能室,已辐射服务周边2300余个家庭。依托乡村复兴少年宫,利用“四点半课堂”“周末课堂”举办贴近青少年实际的宣讲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,累计开展“文明实践里的欢乐时光”“红色教育里的坚定信仰”“海洋文化里的蓝色实践”等主题实践活动200余场次,覆盖青少年6000余人次。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,监控中心将社区220个监控探头全部接入,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视频调度;正在规划建设的社区居家安全系统,可实现社区80岁以上老人居家安全智能预警。

  三、经验成效

  一是物质生活得到充分保障。依托村企共建,青鱼滩社区实现了原来的5个村整体搬迁上楼,实现了水、电、暖、天然气全部入户,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、商超、文体娱乐广场等,就近安置社区劳动力就业,实现安居乐业。福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男60周岁、女55周岁以上社区居民每月可领取400至1000元养老金,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不受年龄限制享受社区养老待遇。60周岁以上老人油、米、面等日常生活用品定期发放,分档享受暖气费、电和天然气补贴,8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暖气费全免待遇。

2.22-12.png

 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通过社区搭建的平台,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,形成了“人人参与,各显所长”的良好文化生活氛围。社区结合“精致农家 美丽庭院”创建活动和诚信示范户评选等,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信用体系建设,使好人好事、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,以及志愿服务、垃圾分类等新风尚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,诚实守信、崇德向善的文明风气不断呈现,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。

2.22-13.jpg

  三是社区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高。青鱼滩社区通过信用建设和各类平台的搭建,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,参与的途径进一步丰富;经过不断持续提升软硬件设施,完善制度体系,最终实现了共治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、智治“五治融合”的良好局面。社区先后获得国家级“美丽乡村”、省“文明社区”“生态文明村”“乡村振兴‘十百千’工程示范村”等称号;社区党委先后获得“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荣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等称号。